2019年4月1日下午,威尼斯wnsr666天瑞讲坛“谈古论今 探赜索隐”学术讲座在音乐楼207举行,讲座由威尼斯wnsr666张寅、柏互玖、徐文正三位博士主讲,王文韬副院长主持,赵玉卿院长、理论教研室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张寅博士讲座的题目是《简约而不简单——阿勒泰地区双声管乐器潮尔钩索》。张寅博士首先以介绍阿勒泰地区的地质风貌为切入点引出当地音乐双声性风格特征,并从外貌到内核逐一解析潮尔乐器的形制结构特点与发声原理——潮尔乐器的形制为三至四音孔、材料由丛文依草为主(北方)、制作以手为测量工具(具有艺术宽容性的特点);其内核的发声原理是有两套系统同时发声而产生双声性复合音色,它们分别是:固定低音声乐系统和管体声乐系统;潮尔乐器音区在小字C组左右,演奏方式以斜吹为主。张寅博士还提到对双声音乐音响与文化生态的思考,认为这是一种地缘与族缘双重属性的音乐现象,是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赞美,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柏互玖博士讲座的题目是《魏晋俗乐大曲的形成与传播》。柏互玖博士首先结合文献记载,从学术史的层面对“魏晋俗乐大曲”的概念称谓进行了界定。接着从两方面阐述魏晋俗乐大曲的形成,一是从音乐本体构成层面而言,魏晋俗乐大曲的形成与楚声、礼乐大曲、《诗经》音乐体制具有历史渊源;二是从音乐创承主体“人”的层面而言,魏晋俗乐大曲的形成与魏氏三祖和乐人关系密切。随后分析指出魏晋俗乐大曲的传播途径存在两种主要方式,一是通过国家制度配给与帝王赏赐,魏晋俗乐大曲从宫廷传播到世家大族府邸;二是因国家战乱或裁减乐人导致的乐人流动,魏晋俗乐大曲从宫廷传播到民间。最后柏互玖博士从历史层面与现实层面总结魏晋俗乐形成的过程以及乐人流动对魏晋俗乐大曲传播的意义。
徐文正博士讲座的题目是《金湘的“歌剧思维”理论与实践》。徐文正博士首先阐释“歌剧思维”,认为“歌剧思维”从本质上讲是形式问题,也就是指歌剧艺术家的创作形式思维问题,其主要体现,就是处理好戏剧与音乐的关系。接着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解释金湘“歌剧思维”,一是结构,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需统筹;二是语言,歌剧语言是紧密结合人物、情节等戏剧要素而产生,而不是独立于戏剧之外;三是技法,歌剧音乐的戏剧性、整体性、交响性只有通过它特有的音乐技法来达到;四是观念,“歌剧思维”建立在“多元”的观念上。最后徐文正博士指出“歌剧思维”理论提出以来,经历了一个由多数人不接受到逐渐接受直至今日被当作歌剧创作表演所遵循的艺术规律之共识的阶段,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
此次讲座,涉及中国音乐文化的不同层面,既有对我国古代音乐的探讨,又有对当下中国歌剧音乐的分析,还有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特点的揭示。总体而言,三位博士从不同的历史层面,不同的地域音乐风格,不同的艺术领域对学院师生认识多元的中国音乐文化内涵具有重要启发,对于学院师生拓展自己的学术思维模式,更好地开展中国音乐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文/陈冰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