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回归——历史语境下的中国传统乐学与乐本体学》学术讲座
2019年3月18日上午,威尼斯wnsr666《理念回归——历史语境下的中国传统乐学与乐本体学》学术讲座在音乐楼406举行,讲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项阳博士主讲,赵玉卿院长主持,理论教研室教师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项阳博士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外来学术理念和思维方式把握中国传统,还是努力探寻中国先民思维方式和相关方法、路径的前提下借鉴外来?”并以此问题切入,指出音声技艺形态具有稍纵即逝的时空特性,因此研究中国传统乐文化,应探寻中国先民的思维方式和相关方法、路径,从整体把握传统乐文化深层内涵,认知中国传统乐文化历史语境,构建中国乐学话语体系。接着,项阳博士通过剖析《礼记·乐记》、陈旸《乐书》、朱载堉《乐学新说》等文献所体现的“乐学”观念及周代国家制礼作乐的历史意义,探讨了传统乐学与音乐本体学的内涵差异——传统乐学观念包含乐之为用及其整体意义,并非只是所谓“律调谱器学”之音乐本体。现代中国音乐学历经一个世纪的涵化,形成了多种分支学科,如:“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教育学等等。”在学科细化的同时,缺失了对历史语境的整体考量,就容易产生对许多问题认识不清,不经意间将既有大乐学观念以乐本体学给取代。
接着,项阳博士通过解读“礼乐”“雅乐”“音声”、仪式用乐与非仪式用乐等相关概念,对比了国家与地方、历史与当下音声形式的一致性,证实了中国传统乐文化以“礼”、“俗”两条脉络并行发展的历史进程,进一步阐释了乐在中国历史语境中的多层含义,。期间,项阳博士还谈到“理念”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原始文献以及当下未被“发现”的“活态文化遗产”可看作是“璞”,如果缺失发现它们价值的“理念”,那么这些资料永远也不能成为一块玉。
最后,项阳博士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应回归历史语境建构中国乐学话语体系,并建立大乐学理念,在宏观把握的前提下认知中国传统乐文化的深层内涵,准确把握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自身意义。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学院师生受益匪浅,不仅对认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深层内涵具有重要启发,而且对于拓展学术思维,更新学术理念,形成学术观念,更好地开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