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艺术周[学术系列讲座]之十
文章来源:威尼斯wnsr666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4日   浏览人数:   分享到:
学术系列讲座]之十
关于音乐评论的写作问题
时间:2009年12月2日 下午 13:30——16:30
地点:威尼斯wnsr666学术报告厅
主讲:于庆新教授
主持:李杰鹏
综述:李红春
“音乐评论也可以称为音乐批评,简称乐评。它是对当前或近期音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家、音乐活动、大众音乐生活、音乐出版物等等)进行研究、分析并作出判断和评价的一门学问。简言之,音乐评论即对当代音乐的研究、评论。”1 于教授认为音乐评论也是音乐类学术论文,而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门类之一,它在我们的音乐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节作用、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长期或短期从事音乐评论写作的人士很多。报刊上也经常见到诸多针对各种音乐事象评论文章。但是,很多文章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音乐评论文章,因为它们忽视了音乐评论所注重的“当前”,其选题大多非常陈旧,尤其给《人民音乐》的投稿中,这类稿件最为常见,比如《评<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评< 黄河大合唱>》等,这些经典作品,早已被音乐界各位前辈评了无数遍,根本不需要后人在评论什么。因此,这些稿件,很难抓人的眼球,编辑们拿到这类文稿,一看题目,就直接卡掉了。当然,不是所有的陈旧题材都不能写,关键是要出新,要在文章中写出新意。但这个意也不能仅仅对自己而言是新的,应该是当前绝大多数人士都感觉新奇的意。比如被卡掉一篇名为《论声乐演唱中眼神的重要性》的文章,作者大讲声乐工作者在演唱中运用眼神的意义和原则,也许这些内容对于他自己来说是新的,是他自己刚刚悟到的,但是对别人而言,对音乐界绝大多数人而言,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了。所以,旧题材要写出新意,一定要尽可能地打开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避免被人戏称为井底之蛙的尴尬。另外,于教授认为一些以分析音乐本体见长的论文,也不能算是音乐评论文章。因为音乐评论重在评和论,如果是针对音乐作品,就是要对作品进行判断和评价。忽略了判断和评价,文章写得再好,也只能改投其他学术刊物,而不是音乐评论刊物或音乐评论专栏。而一些真正算是音乐评论的文章,又存在选题过大这个问题,比如被卡掉稿件中就有《评< 中国音乐发展史>》、《< 中西音乐对比>》等惊人的大题。选题太大,自己根本驾驭不了,只能蜓蝏点水,流于表面。所以,选题时,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而且完全在自己学识、能力范围之内的题材。
音乐评论要对当前的音乐活动产生影响,就应该具备人言可畏的份量,这个“人”和“言”,得看是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言”。这个“人”,首先要有明细的社会责任感和过人胆识;其次,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职业操守,要以德服人;另外,要有丰富而广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知识,以及出色的表达能力、敏锐的洞察力、极强的思辨能力,要以理服人。而这个“言”,则要客观、公正、深入、专业。对此,于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国当下乐评人素质良莠不齐,很多人不是音乐专业出身,几乎一直在说外行话,这些外行话,假、大、空,很难对我国当前的音乐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说中国当下需要很专业的乐评人。
针对当前民族音乐方向音乐评论写作,于教授以《人民音乐》中的“民族音乐“专栏为例,讲解了此方向音乐评论写作的注意事项。他认为,要以民族音乐民间音乐为题进行音乐评论的写作,首先要明白这不是在写民族音乐学的调查报告,也不是在进行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而是在评价当前某民族民间音乐事象。具体如何评价,于教授认为,应该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保护、发展、创新几个方面入手,要对所选的民族音乐事象的当前存活和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语言方面,我国当下的音乐评论文章中,普遍存在着故作深沉的不良风气。于教授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作者们为了故作清高或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将原本常见的事象和原本很通俗的道理讲得非常晦涩,而且几乎每篇习作中都要创造一个接一个的新词语,很难让人明白,编辑们看了大多都会头晕。于教授说其实这是做学术文章最忌讳的,真正致力于学术研究的人士一定要尽力克服或避免这个低级错误。
谈到学术不正之风,于教授义愤填膺,他说音乐评论领域,也和其他门类的音乐学术领域一样存在着不端之气,其程度已达到令人非常气愤的地步。首先是抄袭,第一是抄袭他人的论文,比如一些音乐评论文章明目张胆地抄袭别的期刊或同一期刊早已发表过的论文,有的大段大段地抄,有的甚至全篇挪用,仅仅更改一下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第二是自我抄袭,比如有些作者将自己以前在某期刊上已发表过的论文改头换面后,投到别的期刊,《人民音乐》编辑部就曾接到举报——某君将自己数年前发表的大作换汤不换药地装扮了五次,并且在五个期刊发表。这些行径,欺骗了编辑,也欺骗了广大读者,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此,编辑部首先是说服教育,态度极为恶劣者,则对其实行“三项原则”,第一:封杀其往后三年不得在本刊物发表文章,无论其往后的三年内写出多么真才实学的好文章;第二,在本刊物醒目位置公开发表实名批评信;第三,公函告知其工作单位,让其单位在网站上公开发布实名批评信。其次是买卖论文,有的论文已经通过终审了,突然接到作者的电话说让编辑把作者署名更为千里之外的某君,对此,编辑部都会严加斥责。但是,因为个人私利等种种缘故,这些现象总是屡禁不止,很让编辑们头疼。关于学术腐败,《人民音乐》将设立“学术道德与规范”专栏,专门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批评。
《中国大百科全书 音乐舞蹈卷》认为:良好的音乐评论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2但是究竟是什么样的权威,这很值得探讨。当下,我国很多乐评人仅仅是行政职位或文化地位上的权威,他们的言论和音乐评论文章,仅仅是在彰显权利,而不是在树立权威。对此,于教授认为,学术权威比权利上的权威更重要,而且对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更有益。任何致力于音乐评论写作、研究的人士,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人做好了、学术做好了,权威性自然就树立起来了。
在中国当下,从事音乐评论,似乎或明或暗总有太多的危险。于教授认为既然作音乐评论,得罪人肯定是难免的,但是只要本着真诚的心态,从建设性的角度出发去评论,大家迟早会理解其中的良苦用心的。
在中国当下,音乐评论不好写,写了不好发,发了不好受,但是依然得有人站出来写!因为,生活总得继续!音乐,总得继续!因为,“音乐学的所有门类和学科都离不开批评性的研究,我们的实际音乐生活也从未能离开过音乐批评(音乐评论)”。3
讲座结束后,在剩下短暂时间里,数名研究生同学和于教授交流了关于音乐评论研究、写作方面的感受、体会。
李红春:我感觉现在音乐评论对于很多期刊来说,好像就是烫手的山芋!
于庆新:有一些刊物还是比较欢迎很有见地的音乐评论文章的,比如我们《人民音音乐》,你可以投稿试试!
成 晓:如果以某个稀有的民间音乐物种为对象写作音乐评论文章,您觉得应该重在其源头的考察呢还是重在其当下的发展状况的评价?
于庆新:源头的考察当然重要,但是对其当下的发展状况的评价更为重要,后者应当在全文中占很大的比例。
郭淼铬:我写了一篇名为《民族唱法于通俗唱法的分野》的论文,您觉得这个选题怎么样?
于庆新:这个题目听着不错,比较新颖!但你的文章我没看,不能妄加论断,等有机会看你的文章再说。

关注我们

信息公开 | 浙江省教育厅 | 院领导信箱 | 老网站
Copyright © 2007-2018 威尼斯wnsr666 地点:温州市高教园区温州大学北校区音乐楼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