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8日,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大学和瑞安市委联合出品的原创歌剧《五星红旗》,作为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参演剧目在临沂大剧院成功演出。10月19日,歌剧《五星红旗》通过“歌剧艺术进校园”形式又走进临沂大学,与临沂大学师生共享文化盛宴。
歌剧《五星红旗》在临沂大剧院演出
该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非凡人生展开,通过四幕情节再现他投身革命后的一系列事件,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诞生过程,展现在党引领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为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不朽功勋的故事。在10月18日上午举办的“一剧一评”专家研讨会上,专家、艺术家和主创团队代表围绕民族歌剧《五星红旗》的演出与提升进行了深入交流。
主题鲜明,富有舞台艺术的综合美
歌剧《五星红旗》由温州大学交响乐团演绎,是国内首部以国旗为题材的歌剧,以艺术方式展现国旗设计者——温州籍人士、温州大学校友曾联松先生的感人故事。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红色歌剧,《五星红旗》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以五星红旗的诞生为主线,反映了曾联松将个人情感抉择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颂扬勇于担当、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
作为一部新创的大型民族歌剧,民族歌剧《五星红旗》由温州大学这一综合性大学倾力打造。专家们对其艺术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原株洲戏剧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编剧张林枝说:“主创团队给我们展示出了一部交响乐及歌唱、舞美、灯光于一体的画卷式艺术表达的歌剧。”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事文化创演系教授万山红认为该剧题材选得好;舞美特别唯美、漂亮,富有抒情性。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作曲莫凡充分肯定了导演整体调度、把控的专业性。
立足本体,呈现民族歌剧的音乐美
《五星红旗》以曾联松的咏叹调作为情感支撑点,融合了欧洲歌剧与中国民族歌剧的特点,以各种形式的重唱作为推动力,穿插运用宣叙调、合唱、器乐等艺术形式,将其进行有机连接,逐渐将音乐与剧情推向高潮。
该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非凡人生展开,通过四幕情节再现他投身革命后的一系列事件,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诞生过程,展现在党引领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为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不朽功勋的故事。在10月18日上午举办的“一剧一评”专家研讨会上,专家、艺术家和主创团队代表围绕民族歌剧《五星红旗》的演出与提升进行了深入交流。
以演促学,推动高校艺术人才培养
歌剧是高度专业性的舞台艺术,歌剧演员都是经过多年专业训练才能完美呈现戏剧人物。学生尚处于学习阶段,训练他们走上舞台表演歌剧非常有难度。一个综合性大学排演歌剧更是难上加难。但歌剧的创排、演出过程对学校人才的培养、美育工作的推进都有积极作用。对于温州大学交响乐团以演促学创排的歌剧《五星红旗》,专家们也给出了肯定与建议。
万山红说:“作为一个学校能作这么大一个题材,做这么大一件事,尤其学生在台上这么认真,给了他们如此高平台的表演机会。对于学校来说,对于培养人才来说,真的很重要。”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编剧董妮认为温州大学和地方合作这样一个好的项目,这个剧可以作为一个歌剧演出,也可以作为温州大学一届又一届学生教学用。杨双智说:“这些青年学生,通过这次演出,在心中埋下了歌剧的种子。无论以后他们走到哪里,它们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精磨细研,提升艺术品质
艺术创作不可能不打磨,不可能一出现就是一蹴而就,就是一部精品,尤其是歌剧这种综合艺术更是这样。中央歌剧院创作室原主任蒋力认为这部戏今后应继续不断打磨,希望这部戏传承下去。莫凡建议进一步加强情节上的引人入胜,注意整个演出的流畅性,期待该剧能够有所升华,更加有力量。张林枝认为剧目应该更加突出国旗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过程。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丹丽建议将用一根线像串珠一样把每一个剧情、每个人物串起来,进一步打磨舞台呈现的细节。董妮建议用五星红旗的结构来架构整部剧的结构,期待《五星红旗》展现的不仅是国旗设计的过程,更是一部天翻地覆、由黑暗到光明的民族解放的一个全视角的史诗。
10月19日,歌剧《五星红旗》走进临沂大学
据悉,本届歌剧节秉承“歌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的宗旨,组委会还策划推出了“高雅艺术进基层”活动。继在临沂大剧院成功演出2场后,《五星红旗》又走进临沂大学,并精心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与简化,使歌剧更接地气、更适合在校园内演出,受到了广大青年学子的热烈欢迎和认可。“作为国旗设计者的母校,温州大学一直以来厚植国旗文化,将国旗文化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这与临沂大学将沂蒙精神、红色基因、红色文化落实到育人的全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温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庄兴忠认为歌剧《五星红旗》走进临沂大学演出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作为国内首部以国旗为题材的歌剧,接下来温州大学将致力于让国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通过在文化礼堂演、在中小学演、在乡镇村落演等方式,在美育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