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上午九时,由威尼斯wnsr666主办的“学术季”活动正式开讲。作为“学术季”的第一讲,李松教授为师生们带来名为“自知·自觉·自信——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体系建设”的演讲。
李松,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原主任,研究员。长期领导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出版工程”。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网络文化安全与民族文化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民族文化资源建设”课题、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数据库工程”、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拯救项目”、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及文化部、科技部课题“中国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现状调查”、“多民族地区村寨文化保护与社会发展示范”、“中国传统乐器声学测量”等科研项目。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编辑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史诗百部》编辑委员会主任。在中国威尼斯wnsr666、沈阳威尼斯wnsr666、山东大学等高校任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演讲中指出: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体系建设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提出如何落实文化保护体系建设并使之与社会发展的现实与未来相和谐,是作为文化传承发展能力培养主要载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认知文化教育传承的目的、对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是国家赋予教育体系的历史责任。以价值关怀为基础的人文精神养育,将成为艺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内容。
在此次演讲上,李松教授重点提出文化保护价值体系建设——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在文化强国的建设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认为,当今中国,谋求发展的渴望常常使现代性成为价值判断的基础,然而,文化之河的绵延不断有赖于将过去与未来和谐地链接起来,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创造性置于文化价值观的逻辑起点,传统的延续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自然构成未来文化秩序的核心内容,这正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如何融入现代教育体系面临的问题。;
在演讲尾声,李松教授深情的说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是文化遗产概念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是对人类发展同质化倾向的批判,是国际社会为减少和避免文化冲突所做的努力。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尊重它国文化的同时,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一直探索并积极分享有益的经验,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午十点三十分,“学术季”第二讲正式开始,本场演讲的主讲人李诗原教授。
李诗原:博士、教授。上海威尼斯wnsr666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红色音乐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上海威尼斯wnsr666学报《音乐艺术》常务副主编。曾任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院科研部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主编。
李诗原教授是这样解释价值取向的:
音乐研究作为音乐学人改善自身生存状态的一种行为,无疑是功利的。这种功利性的音乐研究是具有合理性的。但音乐研究也应有超功利的功利——优化学科理论,服务人文学科,满足现实需要。此乃音乐研究的价值取向。
在演讲中,李诗原教授提出了“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音乐?”这一看似简单却难以回答的问题。李诗原教授给出的解释是:出于功利目的及满足现实需要,研究音乐可以为音乐学人取得文凭、树立学术地位、利于职称评审及进行红歌创作、满足社会需要等。除此之外,音乐研究也需要有超功利的目的,如服务人文科学,超越音乐语境;靠近人文科学,坚守人文价值;优化学科理论,更新扩编教材,弥补理论缺陷,解决疑难问题,构建学科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把论文写在中华大地上,使理论与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那么音乐研究也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不断挖掘音乐研究的价值,为中国文化强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讲座的构建学科理论中谈到反本质主义代表性成果。谈到了中国威尼斯wnsr666原院长赵塔里木教授和中央威尼斯wnsr666杨民康教授的跨界研究,他特别提到了客座我院的新疆师范大学威尼斯wnsr666原院长、国家级教学团队主持人张欢教授的成果“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
张欢的双重乐感理论与实践,是一种旨在培养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乐感音乐人才的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这一理论与实践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已被学术界所挖掘和认同。但在笔者看来,这一理论与实践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打破了本质主义的民族文化身份建构,并认为即使是一个天生就打上了特定民族文化烙印、具有特定民族文化身份的人(如维吾尔族人或汉族人)也可获得基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乐感。
如果按张欢所言,乐感最能代表一个人的文化身份,那么这种双重乐感就意味着双重文化身份。张欢本人和他的汉族朋友(如周吉、李松等),还有他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民族的朋友,就是这种具有双重乐感乃至双重文化身份的人,而非一般意义的局内人。
既然一个人的文化身份可以是双重的,甚至是多重的,那么一个族群或民族的文化身份也可以是双重的,甚至是多重的,而不是那种被充分本质化了的文化身份。这就意味着,任何民族的文化身份并不是封闭的,而处在不断建构之中,其民族或族群中的人通过双重乐感的培养获得新的民族文化身份建构、甚至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成为可能。
故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一种旨在打破单一且被充分本质化的乐感的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也可视为一种反本质主义的音乐理论与实践。然而,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双重乐感理论与实践,作为一种在多民族文化语境中生发和推行的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无疑也有助于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并能避免各民族文化身份的过于本质化及其由此带来的文化冲突,故其意义不言自明。
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是体系化的建设,研究了十几年或几十年,意义重大,值得深思!
张欢教授做了精彩点评:大家可能不知道周巍峙,但不会不知道志愿军战歌。李松教授是中国文化部前代部长,中国文联前任主席周巍峙老先生的秘书。
人文学科研究要置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特别是站在“一带一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疫情大爆发”的背景之中思考我们的学术理念和学术价值。两位教授的价值追求高度一致:那就是任何一个学术研究,如果离开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这个永恒的主题,其研究将毫无价值!在讲座进行时,中美战略谈判结束。结果归纳一下就是:美国要我们遵守它的西方价值体系,中国告诫美国与国家(或人)交往的相处之道!
学术是有力量的,放在世界任何一个论坛今天的两场学术报告都是最高端的,研究生们表示今天找到了方向和人生坐标,感受到了学术的魅力,感受到了传统艺术发展规律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秩序。
报告最后师生和教授们进行了有效的互动。
蔡军副院长主持了学术报告。